七一社区        注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李维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上

实现中国梦既需要整体性的国家协调和国家行动,又需要局部性的本土化贡献和本土化作为

2014年09月19日11:23   来源:云南日报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一论述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和实践主题,从实现中国梦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高度,对中国梦的提出背景、本质涵义、实现途径、实践要求、国际视野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论述。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看,中国梦是我们在当今时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精神旗帜,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引领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化中国梦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努力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落实好富民兴滇的各项工作。

准确理解中国梦论述的本质涵义和思想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论述。准确把握这些论述的本质含义和思想内容,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论述的关键所在。

一是关于中国梦本质涵义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是说,中国梦熔铸了国家追求、民族向往和人民期盼,凝聚了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从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主体看,中国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作为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既因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而对个人梦的追求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又因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和根本利益对国家和民族的梦具有支撑和整合作用。

二是关于实现中国梦现实途径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实际上指明了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途径,即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撑;只有团结全国人民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社会力量。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实现中国梦。这是对中国梦实现途径的原则要求。

三是关于追求和实现中国梦实践要求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当选后的首次媒体见面会上就明确指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中国梦不会自动实现,要梦想成真,就必须拿出实干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身作则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关于中国梦国际视野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内外场合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在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地域环境的国家对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着力将中国梦的愿景传递给各国人民,把中国人民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机遇展示给全世界。中国梦论述表明,中国目标的实现不是脱离世界总体环境、人类社会发展总体进程、当今社会普遍目标另搞一套,而是强调各国、各地区人民可以在共同的交往过程中促进各自梦想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不会妨碍、威胁甚至破坏别人梦想的实现,而是倡导在各自实现梦想的奋斗过程中,找到彼此的相处之道,做到和谐共生。

总体来说,中国梦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成果和基本经验,运用宽广的世界视野,把握了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发展实际,深化了我们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及其变化的认识。中国梦论述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和时代命题,把国家的时代、人民的时代与世界的时代、人类的时代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深刻回答了当今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的基本问题,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分享到:
(责编:杨丽娜、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